清北自招录取数近总录取数1/3
据统计,本次清北自主招生及领军计划、博雅计划共确认录取2001人,其中北大自主招生录取483人,占24%;博雅计划录取518人,占26%;清华自主招生录取467人,占23%;领军计划录取533人,占27%。
总的来说,清北自主招生共录取950人,综合评价共录取1051人。
清北2017年在全国共录取6558人,目前没有任何扩招的公告,预计今年招生与去年持平,而目前已经有2000多人确认通过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占到了近1/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2000多人还不包含保送生、高校专项计划录取考生、双高艺体录取考生、对浙“三位一体”录取考生及清北对上海市的领军/博雅计划录取学生,如果加上这几项,那么比例应该会更高,这也就是说,靠裸分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数量将更少。
新高考改革不光使培养单位高中的培养方式发生了变化,也是高校的录取方式有了改变,也就是学生逐渐由原来的考大学,演变为申请大学。自主选拔就是依靠学生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来申请大学,而非传统的“一考定终身”。
北京领跑清北自主选拔录取榜
从清北自招各省录取数据上来看,北京录取人数最多,为196人,将近总录取数的1/10,实力雄厚;排在第二的为湖南省,录取数为172人;录取人数超过100人的共有6个省市;录取人数在50-100之间的共12各省市,录取数不足50人的共11个省市。从单项来看,北大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最多的是湖南省,共68人,占北大自主招生录取总人数的15%;北大博雅计划录取人数最多的是北京市,共录取70人;第二的是上海市,共50人,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博雅计划虽在浙江省录取仅16人,但是还有对浙“三位一体”的85人,实际上,浙江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共有101人进入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最多的也是湖南省,共68人,也就是说,湖南省在清北自主招生中,录取人数最多,共计130人;
清华的领军计划录取人数最多的亦是北京是,共51人;其次是江苏省,49人;清华公布的录取名单中并没有浙江考生名单,应当是还没有确认,但是与北大情况一致,清华也有对浙“三位一体”招生,本年清华共确认录取105人,所以再加上领军计划录取人数,那么浙江录取应当是最多的;
通过以上梳理,小编发现:我们都知道北京及湖南都是传统的竞赛大省,竞赛成绩一直很好,而清北自招最认可的就是学生的竞赛奖项,所以北京、湖南拿下前两名并不意外。其实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竞赛成绩直接关乎自招的成功率,竞赛成绩好的省份普遍自招录取的学生较多;高校十分支持和拥护新高考的改革,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浙江及上海的录取数据上就可以说明,清北在自主招生及领军/博雅之外,又有专门对浙的三位一体,对上海市的领军计划/博雅计划,卒于见得对新高考改革试点身份的支持;以上的数据一方面是国家政策的引导,另一方面,这很明显的体现出高校人才选拔方式的拓展,从考大学到申请大学,从“一考定终身”到“综合评价”湖南师大二附中复读部,高校不再以单纯的分数论学生,学生也综合自身情况选择学校,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各学校之间差距悬殊
据小编统计,2018年共有489所中学有学生通过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进入清华、北大。河北衡水第一中学再次以46人录取的好成绩雄踞榜首,虽然近年来关于衡水一中的争论一直不断,各种被冠以“应试教育”“考试机器”等名字,但是从成绩上来说,衡水一中的确每年进入名校的学生比例很高,这也就是衡水一中一直被骂,却一直有家长争先恐后送过去的原因吧!
但实际上湖南师大二附中复读部,就小编了解,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尤其是全国最高学府的清北自主招生、综合评价,很大程度上都在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衡水一中能有这么多的录取人数,说明批评的声音未必全为事实。
排在前十的学校按省份来说,湖南省3所湖南师大二附中复读部,北京市2所,河北、湖北、陕西、辽宁、四川各1所;前十的学校湖南省独占3所,可见实力的雄厚,湖南省的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湖南师大附属中学均为老牌竞赛校,所以在清北自主选拔中获得如此多的录取名额,实属必然;北京有两所中学进入TOP10,为竞赛强校人大附中及学生综合素质极优的北京十一学校;另外,湖北华师第一附中、陕西西工大附中、辽宁的大连二十四中、四川的成都七中都28人(含28)以上人数被录取;值得注意的是,各省各学校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毕竟有些中学根本没有学生被清北的自主招生或综合评价录取,造成差距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资源的不均衡,这个资源包含教育资源及信息资源方方面面。
其实高考最主要的作用有二:一是选材、二是公平。小编希望中国教育在改革中更好的兼顾这两项,让各地学生共享高考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