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无忧,复读宝欢迎您!
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高考复读>  复读问答>

湖南复读生该如何应对同辈压力?同学都已上大学啦

2025-07-19复读问答0

湖南复读生如何应对“同辈压力”(同学上大学了)一、压力源头:朋友圈的“大学秀”每年9月,湖南各复读学校的班级群里总会突然安静。湖南师大2025级学生小赵,去年曾在衡阳复读。湖南省教科院调查显示,复读生情绪崩溃的第一触发点往往不是同学,而是亲戚饭桌上那句“某某都上985了”。正如湖南常德的复读生周同学在朋友圈写下的签名:

免费线上咨询(老师一对一择校咨询电话)

徐老师:☎15274855379←点击拨打
杨老师:☎18229841031←点击拨打
(微信同号,可加老师微信一对一免费咨询)

湖南复读生该如何应对同辈压力?同学都已上大学啦

九月份的时候,朋友圈里充斥着大学时光的点点滴,可是在复读学校,日子却是一天天地单调重复着做题,这样的对比让不少复读生感到了同龄人带来的压力。现在,我就来分享几个能够缓解压力的小方法。

认识压力源头

九月来临,那些复读的学子们看着同窗们步入大学的校园生活,自己却还在高考的征途上徘徊,这往往让他们承受着同龄人的压力。但真正让他们感到压力的,是他们原本的生活规律被打乱了。我们应当明白,自己只是比他人晚一年踏入大学,这完全是正常的情况。

翻译情绪

心态从“我落后了”转变为“我还有一年的努力时间”。比如,李可以将大学时期同学的校园卡图片设成电脑桌面背景,以此来鼓舞自己:“明年九月,轮到我踏入校园了。”我们也可以把压力细分成每天增加记忆30个单词,额外完成一整套选择题和填空题,通过日积月累的小胜利来缓解持续的焦虑。

主动互助

长沙某校实施了“同桌相互保障”的制度,学生们被分成三人一组,每天都要检查学习进度,并将这些信息记入公共文档里进行签到。有个学生因为好友考入了复旦大学而辗转反侧,加入互保后,他在桌上贴上了好友的明信片,上面写着“明年咱们一起”;每当看到同桌的数学成绩提升了12分,他都会在旁边写下“我也要让英语成绩提高15分”。数据显示,参与互保的学生,他们的平均成绩提升幅度,相较于未参与互保的学生,竟然高出整整37分。

主动管理信息流

岳阳市的一所全封闭式补习学校实施了“周末手机使用规则”,要求学生们周一到周五必须上交手机,但在周六可以取回手机,使用时间限定为两小时。一开始,学生们都争相拿出手机查看朋友圈,情绪显得有些沮丧。后来,大家渐渐习惯,将好友的权限调整为“仅聊天”,并且关闭了朋友圈。这并非是躲避现实,而是为了让大脑得到休息,从而能够更专注地投入精力。老师们还创建了一个QQ群,在那里他们分享大学的专业课程资料和社团活动的照片,向学生们传递一个信息:大学生活是新阶段的起点。通过观察学长学姐的经历,大家得以展望未来,领悟到坚持的价值。

应对亲戚压力

调查发现,亲戚之间的相互攀比是导致压力的主要原因。在长沙,有位家长将家族群的名称改成了“静待花开2025”,并且提前准备了回复模板,比如“孩子正在努力,等分数公布后再告知”。这种做法很值得大家借鉴。

摒弃这些纷扰的资讯,并非是刻意回避现实,而是为了让大脑得以休憩,从而能更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待到明年九月,我们每个人的辛勤付出都将结出硕果,届时我们将收到那份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

1. 认识压力源头同学们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的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这打乱了我原本的学习节奏。更深层的问题是,我的学习计划受到了干扰。我们必须明白,复读不过是推迟一年升学,这在现实中并不罕见。

2. 翻译情绪我并不比别人差,事实上,我投入了比他们更长的时间去学习。为了减轻那无休止的焦虑,我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小目标,比如每天坚持记忆三十个单词,或者完成一整套的选填题。

3. 主动互助长沙一所学校实施了“同桌互保”措施,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彼此批改作业,共享文档并打卡签到。自实施此制度以来,那些因朋友考入知名学府而辗转反侧的同学,便在课桌上贴上了朋友的明信片,上面写着“明年咱们一起”;每当看到别人取得进步,他们也会记录下自己的点滴进步,例如“英语成绩提升了15分”。据相关数据显示,参与“同桌互保”的学生平均成绩提高了37分。

4. 主动管理信息流岳阳某基地推行了“手机周末制”,学生们一开始在刷朋友圈时情绪低落,接着他们主动屏蔽了好友,还关闭了朋友圈。而老师们则建立了QQ群,分享有关大学的资料,让学生们认识到大学生活是一场新的竞赛起点。

5. 应对亲戚压力亲戚之间频繁的比较往往成为压力的源头。在长沙,有部分家长将家族群改名为“静待花开2025”,并且提前准备了回复的模板,内容大致是:“孩子正勤奋学习,等成绩揭晓时我们再深入讨论。”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到大家,让大家更轻松地度过复读时光。

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时,许多学生可能会因为看到朋友圈里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而感受到同龄人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状态。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应对这种压力的有效方法,供大家参考。

每年九月,同龄人纷纷踏入大学校园,而我却还在复读,这种差距常常让复读生感受到同龄人带来的压力。但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的周医生指出,这种压力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同学们已经上了大学”,而是因为“个人的时间安排被扰乱了”。我们应该认识到,复读只是推迟了一年入学,这实际上是很常见的情况。

为了提升自我,我们必须学会情绪转化的方法,把诸如“我落后了”这样的负面情绪,转变为“我只需再加把劲,再坚持一年”的积极心态。比如,李可同学就把大学里同学发来的校园卡照片设成了手机壁纸,以此来鼓舞自己,坚信“明年九月,那个机会就会轮到我了”。我们同样可以把感知到的差距细化为每天增加30个英语单词的记忆、额外完成一整套选择题,通过一系列具体且可衡量的微小进步,来取代那无休止的焦虑。

长沙某复读班推行了“同桌互助”制度,学生被安排成三人一组。每晚,他们需互相检查各自的学习进度,并在共享的文档中做好记录。这名学生以前因朋友的复旦之梦而夜不能寐,然而自从他成为互保小组的一员,便在书桌上贴上了朋友寄来的复旦大学明信片,那上面写着“明年等你”;每当有同学炫耀数学成绩上涨了12分,他便会自豪地回应,自己的英语成绩已经提升了15分。

岳阳那所全封闭的复读学校实施了“手机周末制度”,这就规定周一到周五,学生的手机需统一存放,只有周六能短暂使用两小时。一开始,学生们拿到手机后,都沉溺于刷朋友圈,情绪波动很大;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学生开始把大学里的朋友设为“仅聊天”权限,甚至有些人选择关闭了自己的朋友圈。这并非是出于逃避现实的考虑,而是为了给大脑一段时间的“休息”,以便能够将注意力重新聚焦于学习。同时,老师建立了一个名为“复读加油站”的QQ群,每周日都会在群里分享关于大学专业信息以及社团活动的视频资料,借此机会让同学们认识到大学生活是新阶段的开始,坚守现在至关重要。

除了同学之间,亲戚之间的相互比较在复习阶段也常常是产生压力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数据,亲戚给予的压力常常比同学更大。比如,长沙的陈女士就把家族群的名称改成了“静待花开2025”,她还准备了统一的回复模板,像“孩子正在努力,等成绩出来再说”这样的回复。这种做法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压力不会自动消失,我们希望各位能够掌握这些方法,将压力转化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力量,最终在明年九月获得属于自己的录取通知书。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6670491319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